关于脑卒中的那些事儿
百度一下“脑卒中”,你会发现如下解释: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通俗来说呢,就是某脑血管破裂或者闭塞,导致血液外溢或者供血中断,脑细胞被“淹死”或者“饿死”了(只是简单比喻,实际上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临床上多表现为肢体无力或者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痛头晕等,我们平时所说的“半身不遂”就是这种疾病的一种典型的临床表现。
据流行病学调查,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为150万~200万人。那么,作为非医务工作者的普通大众,面对这种疾病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防
上医治未病。我们先看看这种疾病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其主要危险因素又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即这些影响因素都是天生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我们重点看看可干预因素。
可干预性因素为预防的主要针对目标,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口服避孕药物、肺炎衣原体感染、情绪应激、抗凝治疗等。其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卒中发生的最重要环节。
预防脑卒中,其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好血压。平时经常听到一些人说高血压药一开始吃就停不下来了,所以只要没有头晕、头痛的症状,相当一部分人就算知道血压高也拒绝服药,而且还理直气壮地劝说其他人:你看,我没吃药不也好好的?殊不知,高血压不像急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服用解药的效果立竿见影,不服药就可能腹痛难忍甚至短时间内一命呜呼。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伤看不见摸不着,大部分人也没啥感觉,然而它却在默默蚕食血管。一项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所以,经常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40/90mmHg,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才是对自己血管负责任的行为。
其次,心脏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尤其心房纤颤最为重要,一定要及时控制。这个具体的治疗可根据各人不同情况听取医生的意见,不建议自己上网收索资料、自己诊断治疗,毕竟人是有生命的个体,专业医生要经过近十年的专业学习以及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才能对病人作出准确的病情评估、治疗,依靠几天或者几个小时的网上学习是不能比拟的。
糖尿病亦是独立危险因素,而作为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大众,只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控制血糖就好了。没事在家多扎扎手指,监测血糖,早晨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高胆固醇血症亦是危险因素,此项预防应以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体育锻炼为主,辅助服用他汀类药物。应定期复查血脂。
还有,不要吸烟,不要吸烟,不要吸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先不说吸烟对肺的损伤,仅烟草中的尼古丁就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吸烟者燃烧的不是烟,那是脑血管啊!
少量饮酒可以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推荐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mg,女性减半。对于不饮酒者不提倡采取少量饮酒的方式预防缺血性卒中。
目前还有比较热门的一种就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害,其为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是肝功里的一项,若其水平偏高,口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这些药物一般药店都可以买到)联合治疗可以使其水平降低。
另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还可通过对血压、血糖和体重的控制而起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总之,“管住嘴、迈开腿”好处多多,不仅可以减肥,对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也有意想不到的奇效。上面所提到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的损伤都是慢性的,控制不好其对血管的损伤就会“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一系列因素。
对于已经有脑梗死病史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阵发性地出现脑缺血的症状,如肢体无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而做CT或MR又没有病灶)的患者,除了以上所说的预防方式以外,还可以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或者考虑行手术、介入治疗。常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对于手术及介入的指证,这里就不赘述了,可以去开展这些项目的医院进行专业咨询。
诊断
对于脑卒中的诊断,先具体说一些院前可以做的。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或者手、腿的麻木无力感,或者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口角流涎,或者突然出现头晕、恶心等感觉,无论这种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几秒钟、几分钟或者几小时以后完全恢复正常,请一定及时到最近的医院就诊。症状持续存在一般能引起患者本人或家属的注意,就怕那些症状在一段时间内就完全恢复的病人,这些患者往往是老年人,本着不给老伴或者子女添麻烦的心,症状消失了也就不在意了。殊不知,这才是对自己以及家人最不负责任的做法。这种发作性的症状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很大,若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药物、介入治疗往往可以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既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减轻儿女的负担。如若不及时就诊,等到发生脑梗死的时候不仅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对老伴、子女来说是更大的负担。
对于院内的诊断,简单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区分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这两种卒中从临床表现来看很难区分。出血性卒中往往在活动或者情绪激动(即容易引起血压波动的事情)时发生,缺血性卒中往往发生在安静时。二者都是突然起病。只要病人到了医院,简单的一个颅脑CT就可以明确区分二者。
在这里,建议患者千万不要自己在家里就服用药物,就怕那些曾经患过脑梗死的病人,出现类似症状,顺手拿起家里的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就吃了。这种对疾病的一知半解最是害人,万一是出血性卒中,这时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出现上述症状后,请一定在最短时间内到医院就诊。
治疗
对于脑卒中的治疗,目前来说有药物、手术、介入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出血性卒中的治疗原则是: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通俗点来说啊,就是脑出血往往会伴随脑细胞以及脑组织的水肿,你想嘛,颅脑就那么大,颅骨又硬,脑组织肿了怎么办?又不可能挤破骨头跑出来,那就只能往结构相对薄弱的地方去,这时医务人员要警惕各种疝的发生了,这可是要命的改变。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就需要用脱水降颅压,让脑组织不要肿那么厉害。还有就是,脑出血要进行调控血压。研究证实:在脑出血急性期进行强化降血压是安全的,可获得更好的预后。其次还有去骨瓣减压术等外科治疗。
缺血性卒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考虑不同的治疗方式。通常来说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神经保护等治疗。这些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专业医师根据专业知识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来制定,所以,发生上述症状后最主要的还是一定要在最短时间赶去医院。
康复
患者及家属要充分认识神经康复的重要性,如果康复做得好,偏瘫卧床的患者往往也能恢复到生活自理。为了取得最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早开始:脑缺血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其他神经疾病康复可在病后10~14天开始;2.主动参与:应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3.全面康复:即康复与药物治疗一起进行;4.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当时的肢体力量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5.持之以恒:出院后应坚持在社区或家庭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具体的锻炼方式与锻炼强度,推荐遵照专门的康复医院的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