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增高就一定是癌症吗?
随着环境、生活习惯等的变化,体检的普及,检测出肿瘤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了!在体检中,人们对于“肿瘤标志物”存在一定的误解,很多人一看见体检表上肿瘤标志物升高,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得癌症了”。肿瘤标志物高了真的就是癌症吗?
肿瘤标志物升高≠患癌
肿瘤标志物是与肿瘤相关的物质,它可以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检测到,只是作为诊断肿瘤的辅助指标。换句话来说,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而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表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如饮酒、进补、服用某些药物、身体炎症等都可能会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甚至超标。
另外,并不是所有肿瘤都有准确对应的标志物。有些肿瘤,如软组织肉瘤,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合适的肿瘤标记物,也有些肿瘤已经很大了,肿瘤标记物却可能依然显示正常;而且若肿瘤较小,或肿瘤组织表面被封闭等,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不明显。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肿瘤早期发现和筛查:大多数肿瘤的诊断剂分期是根据实验室检查、放射诊断、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的结果,肿瘤标志物是肿瘤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早期无症状患者中,肿瘤标志物常是重要的,甚至是发现肿瘤的唯一线索。具有普查意义的指标并不多,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被世界广泛应用于普查的两项指标,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器官特异性。如AFP提示肝癌,PSA提示前列腺癌。
(2)肿瘤的预后判断:有助于预后的判断。例如,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若两者阴性,即使糖链抗原CA15-3不太高,预后也差,复发机会较高,治疗效果不佳。
(3)肿瘤治疗的疗效监测:标志物下降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效果。
(4)肿瘤复发的指标:恶性肿瘤在复查阶段应每隔2-3月测定1次肿瘤标志物、连续测定至少2年。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持续上升时应该进行全面检查以尽早发现肿瘤复发剂转移。
补充:对于肺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SCC(提示鳞状细胞癌),NSE(提示小细胞癌),CYFR21-1(提示非小细胞肺癌),CEA(提示腺癌)。有时对于无法取得病理的肺癌,我们不能明确病理类型,选择化疗方案时会参考肿瘤标志物。
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CA-199 对胰腺癌、胆管癌,CA-125对卵巢癌,CA-153对乳腺癌,CA-724对胃癌相对特异,但是,这些指标并非完全特异,彼此之间有交叉,也就是说,其他类型癌症也可能伴随这些标志物的增高,具体意义要结合临床分析标志物的增高。
肿瘤标志物也有“假阳性”
理想情况下,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应该是100%,一旦增高就可以确诊患了恶性肿瘤。但事实上,肿瘤标志物增高除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外,一些部位的炎症,肠道息肉、炎性增生,皮肤疾病如银屑病、胆汁瘀积、肝肾功能不良等,均可导致一些肿瘤标志物的小幅度增高,即“假阳性”表现。所以并不能单单凭借一个数值来诊断恶性肿瘤。体检者如遇肿瘤标志物增高,可到肿瘤医院就诊。医生首先会对其正常值范围、增高幅度、个人症状和该肿瘤标志物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再做B超、CT、内窥镜、PET/CT等检查。而另一方面,肿瘤标志物全部都正常,也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排除癌症的可能,因为其敏感性没有达到100%,有很多“漏检”的因素存在。
影响肿瘤标志物的诸多因素
肿瘤标志物的结果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药物、标本的采集和储存等。如怀孕会引起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前列腺穿刺、直肠镜检查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可升高;而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时可抑制PSA产生,导致PSA假阴性结果;肝、肾功能异常和胆道排泄不畅、胆汁瘀滞等均可造成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细胞因子等浓度增高;如扎了好几针才抽到血,可能导致标本溶血,可使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乳酸脱氢酶(LDH)升高;饮酒会引起GGT升高。
但有几种情况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一是肿瘤标志物动态持续性增高,二是单次肿瘤标志物明显增高,三是有家族性遗传史肿瘤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增高。这些情况下要看专科医师,以查明病因。
肿瘤标记物仅仅是检查的一方面,很多恶性肿瘤的筛查往往需要配合其他检查,如肺脏的相关筛查手段要配合胸部CT甚至穿刺活检、肠道的肠镜、食管的内镜、肝脏的甲胎蛋白配合腹部B超……因此,肿瘤标志物增高也不要过于恐慌,多方位排除,定期筛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