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6666zs金沙-www.js6666.com|登录入口

js6666zs金沙登录

新闻动态

乳腺癌相关基因及临床检测意义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次数: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其复发及转移率仍然很高。乳腺癌的预后与其恶性程度、转移与否、血管生成状况、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有意义的预后或预测性的标志物的使用对临床医师来说在鉴别复发的危险性和针对每个病人选择最适合的全身疗法方面有重大作用。现将我科已开展或拟开展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乳腺癌相关基因综述如下,以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1 癌基因

1.1 HER-2 也称Cerb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已被认为是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以及肿瘤细胞的分化。HER-2蛋白在正常的乳腺细胞中低表达,而在20%-30%的乳腺癌中过度表达。HER-2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调控、增殖和分化,促进肿瘤的恶性转化,最终导致肿瘤形成和增长加快,所以HER-2阳性的肿瘤侵袭性强,易早期出现转移。

临床检测意义:

① HER-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越差,而与肿块大小、雌激素受体无相关性。

 ② HER-2的表达情况可作为乳腺癌临床化疗和生物治疗药物选择的参考依据。HER-2高表达的患者对赫赛汀,即Herceptin(原产地英文药品名: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Tastuzumab)的治疗反应良好,可预测赫赛汀作为辅助/新辅助治疗以及对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治疗的获益情况。Ⅰ-Ⅲ期临床试验证明,HER-2过度表达的既住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赫赛汀单药有效率为15%,缓解期为9.1个月,生存期为13个月。HER-2高表达的患者还对蒽环类药物和紫杉醇治疗敏感,对CMF方案和三苯氧胺治疗不敏感。在2006年的NCCN治疗指南中推荐对所有新诊断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推荐进行HER-2表达水平的检测。FISH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检测HER-2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强的新技术。 

1.2 Bcl2/Bax 

Bcl-2是一种癌基因,作为人类滤泡性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标志,最初用于区别滤泡性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研究。近些年来研究发现Bcl-2是细胞凋亡的抑制基因,其与多种肿瘤和非肿瘤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临床研究显示Bcl-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期较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期延长,对这一现象解释时,Knowhon认为Bcl-2基因不仅抑制细胞凋亡,而且还延长细胞周期,由此延缓肿瘤细胞增殖。

Bax基因为Bcl-2的显性抑制因子,Bax基因的蛋白产物与Bcl-2蛋白有2l%的同源性,可与Bcl-2形成异二聚体,使Bcl-2的抗凋亡能力丧失而促进细胞凋亡。BaxBcl-2形成了细胞凋亡的正负调控,Barinagal研究认为Bcl-2bax比值似乎较Bcl-2表达控制凋亡更有意义。

临床检测意义

①Bcl-2基因高表达时其总的结果与好的病理生物学行为有关,与分化好、细胞增殖率低、坏死少、生存期长呈正相关。

② Bax阳性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术后生存期短,可以和Bcl-2联合应用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1.3 BCSG1 BCSG1乳腺癌特异基因,是1997Ji等利用直接差异cDNA序列分析克隆出一个新的人类基因,是SNCs家族的新成员,因发现其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乳腺及良性病变中几乎不表达,故命名为乳腺癌特异基因。蛋白质印迹检测乳腺癌发现在Ⅲ-Ⅳ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高达70%。RT-PCR的检测结果为乳腺癌表达42.9%,其中Ⅲ-Ⅳ期的表达为69.2%,良性病变无一例表达。

临床检测意义:

BCSG1在正常乳腺及良性病变中几乎不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且随着乳腺癌的分期表达逐渐升高。

1.4 EGFR EGFR是癌基因ERBB-1的表达产物,是一种具备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受体,它参与细胞分裂、增殖,肿瘤细胞可自己分泌大量的EGFR作用于肿瘤细胞自身使其分裂增殖,这种自泌作用是肿瘤发生失控增殖的原因。

临床检测意义:

① 腺癌中EGFR的存在与雌激素受体之间呈负相关,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EGFRER有重要意义。

② EGFR与预后不良的因素如类固醇激素受体缺乏、淋巴结状况及组织学分级等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早期复发和死亡的预测指标。 

抑癌基因

2.1 P53 P53基因是定位于17号染色体的抑癌基因,自Cramford等在1982年首次报道P53基因与人乳腺肿瘤有关,其后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P53基因能抑制细胞周期性进展,促进其凋亡及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因此它的突变,不仅提示预后不良,还可导致对凋亡的抵抗。

临床检测意义:

① 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中,低分化DCIS p53突变占5%,而在高分化DCIS50%以上。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中,P53突变率高达58%,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则达30%-50%。

② P53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术后早期死亡、淋巴结转移、复发及术后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有显著相关性,可单独作为预后指标。

③ p53基因的变异在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在乳腺癌癌前病变中测定p53将可能做为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

2.2 PTEN PTEN1997年由3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分离鉴定并统一命名,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具有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PTEN基因的缺失或蛋白水平的下调,都可作为乳腺癌高度恶性或不良预后的有力指征。Stambolic等研究发现有近一半(49)PTEN条件性敲除雌性小鼠于6个月后发生了乳腺癌

临床检测意义:

① 48%的乳腺癌患者缺乏PTEN的表达,浸润性乳腺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早期浸润性癌;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PTEN的缺失与疾病相关的死亡密切相关。

② PTEN阴性合并Her-2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显著低于PTEN阳性合并Her-2阴性表达的患者,应该密切随访。

③ PTEN低表达可作为他莫昔芬治疗ER阳性乳腺癌的重要预后指标,PTEN低表达者,无复发生存率较短。

④ 靶向治疗方面,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中,PTEN高表达者,赫赛汀的效果较好。PTEN缺失的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可考虑使用非PTEN途径依赖的新药Lapatinib 

⑤ 有研究认为PTE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CMF方案化疗效好。

2.3 P27 P27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KI)家族的一员,是一种新型抑癌基因,在人体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过度表达可使细胞停止在G中期,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临床检测意义:

① p27在正常或增生的乳腺上皮中高表达,当其表达减少或缺失时为增生的乳腺上皮发生癌变的一个因素,有预测作用。

② p27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乳腺癌生存率显著相关,p27高表达者组织学分级低,浸润性癌分化好,腋淋巴结转移少或无,无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有助于临床选择高危复发病例。

③ 乳腺癌p27的低表达预示着对环磷酰胺等药物不敏感,是机体对于化疗反应的重要预测指标。

2.4 nm-23 nm-23是于1988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teeg等分离出的一种被认为与肿瘤转移抑制有关的基因一种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产物为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该酶可通过影响微管装配、信号转导、转译调节及细胞黏附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分裂状态,从而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临床检测意义:

乳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在分化良好的肿瘤中是高水平表达;nm-23低表达的乳腺癌具有更强的转移能力,预后较差,是浸润性导管癌淋巴转移的预测因子。

乳腺癌易感基因

3.1 BRCA1 乳腺癌的家族史是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BRCA是一种家族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易感基因,BRCA基因突变明显增加了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现已知BRCA1是主要的易感基因,BRCA2突变在乳腺癌中发生率很高,而在卵巢癌中发生率则较低。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约90%发生BRCA1BRCA2的突变。BRCA1携带者也同样高发其他肿瘤,尤其是前列腺癌和结肠癌。

临床检测意义:

① 一个BRCA1携带者在70岁前有82-87%的可能发生乳腺癌,有44%的可能发生卵巢癌。

② BRCA相关的家族性乳腺癌与组织学分级、更高增殖活性明显相关,预后较非家族性乳腺癌更差。

其它

4.1 ERPR 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ERPR是调节性器官细胞生长发育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二者存在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调节乳腺细胞的生长、分化。自从Jensen1971年发现一部分乳腺癌中存在ER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对乳腺癌受体进行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是一种雌激素依赖肿瘤,ERPR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在恶性程度较低的组织类型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较高、生存率高、预后相对较好。

临床检测意义:

① 大约75%的原发性乳腺癌表达ER50%同时表达PR

② 指导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部分ER阳性肿瘤对三苯氧胺有超常反应,单独ER阳性对内分泌治疗反

应占55 ERPR同时阳性可达75-80%。ER阳性PR阴性肿瘤对芳香化酶抑制剂反应优于三苯氧胺,ER阴性PR阳性肿瘤对抗雌激素反应与ER阳性肿瘤相同。

③ 可作为预后因子,E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更易出现分化差,易复发,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PR的预后价值尚不清楚,文献报道仍存在争议。

4.2 多药耐药(MDR)基因 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某一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也对其它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最重要的是MDR-1表达增高及其编码产物的P-糖蛋白(PgP)增多。许多肿瘤在化疗前即有MDR-1表达增高,在化疗后比例更高。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和肿瘤转移一样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细胞内乳腺癌是一种PgP高表达肿瘤,

临床检测意义:

乳腺癌中肿瘤侵犯程度越深越广泛,淋巴结转移情况越严重,MDR-1基因表达阳性者越多;由此可通过检测MDR-1表达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4.3 myc myc基因家族有二个成员,即c-mycN-mycc-myc作为一个转录调控因子控制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及凋亡,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不等,而c-myc的扩增常见于原位癌病变,约15%-25%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c-myc的扩增,在肿瘤转移过程中也并非持续存在,因此认为c-myc对乳腺原位癌的预后意义大。

临床检测意义:

① c-myc的高表达对预测乳腺原位癌的预后有意义。

② N-myc与正常乳腺组织或良性乳腺肿瘤均有关系,但多数乳腺癌中有过度的N-myc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因此认为N-myc是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

4.4 CD44V6 CD44是黏附分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起着细胞间的黏附功能。CD44V6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是由于CD44基因转录时V区外显因子变异性拼接方式不同所致,研究表明CD44V6存在于各种肿瘤组织内,并能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基础研究证明,CD44V6在肿瘤浸润或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依靠介导肿瘤细胞间及肿瘤细胞与基质分子间的黏附作用来实现的。

临床检测意义:

随着乳腺癌肿瘤体积的增大、腋窝淋巴结转移,CD44V6表达率也明显提高。因此CD44V6乳腺癌的进展和预后有关。术后对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常规进行CD44V6检测,有助于更准确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指导术后后续治疗。

4.5 Id1 分化抑制因子1(Id1)是肿瘤发生过程中关键的一种分子,广泛表达于各种肿瘤来源的细胞系细胞及肿瘤组织中,影响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功能。乳腺上皮细胞的Idl基因过表达,不仅可以阻止细胞分化及促进细胞增生,而且还可使乳腺上皮细胞向基底膜浸润和转移。研究发现Idl在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较高,而在低侵袭性的细胞中表达相对较低。

临床检测意义:

浸润型乳腺癌Idl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浸润型癌,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说明Idl表达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4.6 Cyclin D1 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G1期相关。大约一半的浸润性乳腺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上皮,但基因扩增率却只有13%左右。大量资料支持Cyclin D1基因扩增和()蛋白过度表达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有关。实际上,Cyclin D1可能是雌激素受体的独立激活因子。

临床检测意义:

①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乳腺癌ER可诱导CyclinD1过表达,Cyclin D1过表达的乳腺癌更倾向于ER阳性,组织分化程度高,因此对内分泌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

② Cyclin D1过度表达的患者对三苯氧胺治疗的敏感。

4.7 Ki-67 Ki-67的单克隆抗体在1983年被鉴定。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此抗原存在于有丝分裂的各期的细胞核内,但在静止细胞或Go细胞不表达此抗原。Ki-67为评价特定细胞群的生长分数的重要标志物。Dowsett等以Ki-67来评价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肿瘤增殖效应的研究,并提示Ki-67有可能作为辅助治疗后远期效果的预测因子。

4.8 PCNA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细胞核内DNA聚合酶8的辅助蛋白,直接参与DNA合成,其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PCNA在静止细胞含量很少,G1晚期开始增加,S期达高峰,G2期和M期明显下降。作为生长调控的正性调节因子、PCNA指数是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较客观、准确的指标,PCNA含量高时,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组织侵袭力强,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较低,Horita K认为PCNA能够反应乳腺癌的预后,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综上所述,乳腺癌相关基因有很多,这些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的表达水平能够反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癌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表达了一定的预后信息,而且一些因素相互联合,共同指导治疗与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帮助。但是,目前仍不能忽略淋巴结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作用将其他因素与临床的病理特征有机地结合分析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