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6666zs金沙-www.js6666.com|登录入口

肝血管瘤那些事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健康体检也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开每年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很多人也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特定的体检项目,其中超声是最为常见的检查方式之一。有不少人正是因为做了腹部超声发现肝脏长了“血管瘤”,而一旦看到报告中有“瘤”这样的字眼,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慌。那么肝血管瘤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得了这种病要怎么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肝血管瘤。

图片1.png

一.概况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0-70岁多见,女性更为常见,可分为小的毛细血管瘤和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也可根据瘤体直径分为小血管瘤(<5cm)、大血管瘤(>5cm)。肝血管瘤多为先天性,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以上。其发病机制尚不确切,多认为是由肝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也有人认为女性口服避孕药和妊娠与肝血管瘤的发病相关。

图片2.png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因其他原因在腹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瘤体较小时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即使大血管瘤一般也无症状。但随着瘤体的增大可压迫胃、十二指肠等临近脏器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上腹部隐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等。若瘤体内有急性出血或血栓形成则会导致剧烈腹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和肝功能异常。一部分带蒂血管瘤发生扭转时也会引起剧烈腹痛。肝血管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极为少见,多见于位于肝表面或右肝下方的大血管瘤,常表现为突发的右上腹剧烈疼痛,并迅速波及全腹部,进一步可出现低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四肢湿冷、神志淡漠等休克症状,病死率极高。因外伤导致的肝血管瘤破裂也较为罕见。

本病也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即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多因为巨大血管瘤内近期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也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并发症。

三.诊断

目前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各种影像学检查。超声因具有无创、便捷、无辐射、准确性高等特点而成为最为常用的检查之一。CT也是较为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于较小的病变有时仍难与肝癌相区分。核磁共振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也具有较好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超声或CT检查的补充检查,但因其价格偏贵、检查时间较长,故一般不作为首选。动脉造影也可用于诊断肝血管瘤,但一般仅作为术前了解瘤体与肝脏血管的解剖关系,不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对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的可疑病变,是否行诊断性穿刺活检尚有争议,有部分人认为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是安全的,但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引起血管瘤出血,同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总之,目前多以超声为首选检查,CT、核磁共振作为次选以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评估肿瘤的数目、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脏器的解剖关系。

四.治疗

大多数肝血管瘤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3-6个月复查超声,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于肿瘤迅速增大、破裂出血或并发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伴有较重临床症状而影日常生活工作作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的患者也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术者水平和硬件设备情况,选择开腹或腹腔镜下行血管瘤摘除术,若肿瘤过大或多发者,可选择规则性肝切除术。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有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可行肝移植。除开传统的手术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以及肝动脉栓塞等,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不仅可取得较为确切的疗效,同时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指征,要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肿瘤大小、位置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同时也要注意这些治疗存在的局限性,如肝动脉栓塞可导致肝内胆管坏死、肝脓肿、胆源性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对于瘤体较大、位于大血管附近的肝血管瘤则疗效有限。

五.总结

经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肝血管瘤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当我们看到超声报告上的“肝血管瘤”时,首先是要调整好心态,以一种科学、理性的方式对待它,不必过于焦虑,因为绝大多数的肝血管瘤很稳定,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而一旦出现上述需要采取治疗的情况时,也不用太紧张,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在准确细致的评估好全身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往往会取得不错的疗效。

图片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