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化脓了细菌培养还“无菌生长”?!听听实验室的解释
CASE -临床咨询
手术中取出的脑脓肿去做细菌培养,报告“无菌生长”?
脓肿感染症状明显,脓液培养提示“无菌”?
——都化脓了还“无菌”?!
且听小医细细道来。
首先,脓液是什么?
脓液(pus)是机体组织炎症过程中形成的浓稠或稀薄的混和物,炎症过程中细胞、组织在细菌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液化坏死,加上血管的液体渗出,形成肉眼呈灰黄色或黄白色的浓稠状液体。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病菌后就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体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因此脓液中除含有脓细胞(变性坏死白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组织液。
换句话说,脓液其实就是一个大混战之后的战场,除仍在激战的白细胞和细菌们之外,更多的是战死的细菌尸体和阵亡白细胞将士。
而细菌培养的前提是需要有活力的细菌。标本来源广泛,最理想的是血液及无菌体液,很多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眼耳鼻分泌物、生殖道分泌物等等)也是培养的常见标本。而对于脓液这个尸殍遍野的战场来讲,细菌活力已经不是很好,加之临床上很多脓液培养是在抗生素使用之后采集留取,腹背受敌,细菌就更难生长。考虑厌氧菌感染的时候,应该打到厌氧瓶中送检,暴露时间过久就会造成厌氧菌死亡。
再者,微生物送检也需要控制条件,在送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采集后有没有及时送检?没有的话是将它们放到冰箱还是常温?它们有没有被冻死、饿死、或者“见氧死”?如果标本没能及时送检,常温放置超过1小时,细菌快速生老病死已没什么诊断价值;放置于4℃冰箱,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又会被冻死;如果没有专门打到厌氧瓶,各种厌氧菌们就会“见氧死”。
那么怎么来保护送检的脓液标本?要想保护她,先要了解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我们要了解常见化脓性感染部位的常见感染谱。如脑脓肿,感染谱随感染来源而异:耳源性脓肿多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阴性杆菌的感染;鼻源性脑脓肿以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为多见;血源性脑脓肿取决于其原发病灶的致病菌,胸部感染多属混合性感染;创伤性脑脓肿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脑脓肿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其中以链球菌居多,其次为杆菌和其他球菌。除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脓肿外,大多数厌氧菌脑脓肿继发于慢性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和胸腔化脓性病变等。结核杆菌、真菌(如放线菌、隐球菌等)、阿米巴原虫及肺吸虫等偶也可引起脑脓肿。而对于肝脓肿,从胆道和门静脉侵入的多为大肠杆菌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从肝动脉侵入的多为球菌,特别是葡萄球菌。有报告细菌性肝脓肿中36%~45%为厌氧菌感染,约25%患者为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
根据患者感染灶可能出现的常见致病菌,对标本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只有这样,真正的“凶手”才有可能活着来见我们。如果常见感染谱里有厌氧菌,整个取样运送过程要注意对厌氧菌的保护;实在不清楚常见感染谱,就秉持“不污染、快速送”的原则。
实验室建议
综上所述,对于化脓性感染的病原菌培养,最好能取到脓肿周边组织送检,钳取或刮取一点肉芽,那里的活菌和致病菌更为可靠;对于不得已的脓液送培养,实验室有如下建议:
1.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临床上通常难以做到,尽量在下一次使用抗生素前采集;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标本应直接打入含有抗生素吸附剂的血培养瓶(即抗生素中和瓶)中送检。
2.开放性脓肿和伤口拭子: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无菌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取。
3.封闭性脓肿:用75%酒精消毒脓肿局部皮肤或黏膜表面后,用注射器以无菌方法穿刺抽取脓液5~10ml,置无菌管中或抗生素中和瓶(已用过抗生素)送检;疑为厌氧菌感染时,抽取脓液后立即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将脓液注入厌氧运送小瓶中送检(或注入厌氧血培养瓶),或床边直接接种厌氧培养基。
4.标本采集后请及时送检,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